【本科审核评估】产教融合成效凸显,校企助力学生成才|优秀学生专访

作者: 时间:2024-03-02

产教融合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电子与信息学院积极汇聚各类资源,扎实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与上市公司、优质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合作,产教互创硕果累累。截至目前,与广州数控、广州思林杰、德赛西威等知名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6个,共招收87名学员;成立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学院,主动对接大湾区数字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求。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和实验室,开展联合授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院老师提供了一个与业内知名企业合作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企业接轨的学习实训环境,也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新型应用人才。

其中,与德赛西威的产学研合作日渐加深,我院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德赛西威收获了很好的实习甚至正式工作的机会,这些同学在工作中展现了我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也凸显了我院产教融合工作成效颇丰。


优秀学生|张梓一

个人简介

张梓一,男,27岁,汉族,共青团员,电子与信息学院2021级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导师是单纯教授。研究生期间参与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最佳论文奖),普刊1篇,申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著两项。

先进事迹

“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种边端设备上的轻量化目标检测方法》,获得技术赛华南赛区一等奖。

参加美国纽约2023IEEE CloudNet会议,被评选为最佳论文,获得了最佳论文奖。

通过学院大力开展与德赛西威的产教融合工作,参与德赛西威项目的相关工作,在学院的鼎力支持下,获得德赛西威的算法工程师offer。

心得感言

这份荣誉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成就,更是我们团队多年来不懈追求创新和团结合作的结果。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团队成员们,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的学业及就业得以圆满完成。在德赛西威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我将和团队成员继续努力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致力于为计算机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贡献。

优秀学生|裴启涵

个人简介

裴启涵,男,25岁,汉族,共青团员,电子与信息学院2022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单纯教授,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与海洋感知,研究生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级一等奖两项,国家二等奖一项,省级二等奖一项,并于2023年获得“优秀研究生”称号。

先进事迹

2023年9月前往德赛西威参与项目课题,负责基于多任务网络的全景驾驶感知,主要工作内容是在神经网络模型中共同处理自动驾驶中的三个关键任务:目标检测、可行驶区域分割和车道检测,以节省计算成本、减少推理时间并提高每个任务的性能。在实习期间,我快速掌握新技术和工具,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完成项目的快速迭代;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和协作,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怀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主动承担的敬业精神,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按时完成任务,得到了德赛西威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此外,在2022年9月荣获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技术赛道国家一等奖、商业赛道国家二等奖, 2023年8月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技术赛道国家一等奖、商业赛道省级二等奖。积极参与学校的项目课题,2022年12月参与粤通院EMS横向课题,现已结题;2023年3月参与思林杰横向课题。

心得感言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学院的肯定,在这里我要诚挚地感谢学院栽培,感谢单老师的悉心教导、谆谆教海,为我们提供高水平的实习平台,为我们拔升科研能力,拓展科研视野,提高做事水平,我们一定不负期望,继续努力,为学院争光,为学校添彩。

优秀学生|曾健

个人简介

曾健,男,24岁,汉族,共青团员,2022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专业研究生,导师是单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BEV感知、3D占用预测,获得多项学术竞赛奖项,目前在德赛西威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实习。

先进事迹

研究生期间,在各方面严于律己、刻苦钻研,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掌握了相关的专业技能,参加实习和参与多项横向课题的开发。曾获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省一等奖、省二等奖,申请发明专利1项,于一类出版社出版著作1本,研究生一等奖学金,2023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电子信息分论坛一等奖等。研二期间至今在德赛西威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实习,参与自动驾驶感知项目的开发,在德赛西威的实习让我学习到了更多前沿的技术,积累了宝贵的实践开发经验,也让我接触到了更多优秀的工程师,在此也深知自己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激励着我奋发向前的动力和决心。

心得感言

研究生生涯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自我成长的旅程。在求知的路上,我收获了坚韧与耐心,也体验了挫折与收获。非常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同窗的鼓励。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虽取得些许成果,但还需要向更加优秀的同学看齐。在未来的学习时光里,我将继续以赤子之心,坚定不移地努力前行。

优秀学生|高坤

个人简介

高坤,男,25岁,汉族,共青团员,电子与信息学院2022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王姣教授,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与图像生成,研究生期间荣获一等奖学金。

先进事迹

在产教融合实践方面,我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和项目课题,2023年3月我积极参加思林杰项目课题,负责的任务是车辆属性的识别,包括车辆品牌、颜色、车标功能。2023年10月前往德赛西威参与项目课题,负责的工作是基于扩散模型的特殊场景生成,主要工作内容是生成不常见的场景,用于模型的训练,来提高模型的泛化,减少数据采集的成本。在实习期间,我迅速掌握了新技术和工具,并将它们成功运用到实际项目中;积极参与团队讨,与公司人员进行交流,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共同推动了项目的进展。在工作中我始终持有严谨态度,积极参与公司项目开发,始终以高度的热情对待工作,高质量完成工作。这些努力得到了德赛西威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心得感言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学院的肯定,在这里我要诚挚地感谢我的导师王姣,也感谢单老师给予的机会,为我们提供高水平的实习平台,拓展科研视野,提高做事能力,我一定继续努力,不负期望,为学院争光。


优秀学生|刘焕章

个人简介

刘焕章,男,22岁,汉族,共青团员,电子与信息学院2020 级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曾任综合事务部干事。2023年荣获德赛西威杯AI算法大赛的一等奖,有幸进入琶洲实验室实习,主要方向是基于yolov5模型进行目标检测。

先进事迹

在德赛西威惠州总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数据回灌工作搭建,深入学习相关的技术栈和工具。数据回灌可以多任务并发进行,大大减少了算法运行多个任务的时间,能更快的获得算法性能指标。这是一个需要细致和耐心的过程。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技术能力,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与他人有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初期实习结束后收获德赛西威领导的认可,得到续签资格。

心得感言

在此由衷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能够与外界企业紧密联系的桥梁,因为有学院在产教融合工作上的深入推进,才让我有机会将竞赛的荣誉转化为实际的实习经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在实践中深化对所学专业的理解,提升个人实操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相互结合。非常感谢单纯教授,赋予我实操的机会,耐心及时给予我指导和帮助,让我能够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应职场的节奏,让我在实践中成长,在挑战中突破,在合作中收获。

实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职场的魅力和挑战,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它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优秀学生|欧阳泽明

个人简介

欧阳泽明,男,24岁,汉族,共青团员,电子与信息学院2020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2023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021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省二等奖。

先进事迹

在德赛西威公司的实习期间,我深度参与了一项关于高通8650SoC超声波算法调制项目的开发工作。作为团队的一员,我积极投入到项目中,与同事们紧密合作,共同攻克了许多难题。在项目中,我主要负责搭建高通8650硬件平台,配置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开发环境;从MCU平台移植超声波雷达算法至SoC平台,针对高通8650芯片调试程序,确保算法在SoC平台上平稳运行;超声波算法上位机QT仿真工具制作。在实习期间,面对新的技术和知识,主动去学习、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始终坚守着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原则。我深知每一个细节都关乎项目的成败,因此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确保每一个任务都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中,我很荣幸得到了德赛西威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在实习结束当天收到了德赛西威的表扬信。

心得感言

这次在德赛西威的实习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通过实习,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还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同时,学院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资源,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环境。我相信,在学院的支持和引导下,我一定能够在未来的职场中取得更加出色的成就。

电子与信息学院在产学研工作上锐意进取、敢于攻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集群,着力深化科产教融合和聚焦新质生产力。学院先后与美的集团、德赛西威、广州思林杰、广州建研院、广州数控、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和系统应用研究院等7家知名企业或研究机构达成校企合作,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共建联合实验室;成立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学院,主动对接大湾区数字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求,为湾区数字经济产业培养“数字工匠”;主导数字孪生工程中心,入选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首批“百城百校—数字孪生工程中心”;成立广东省智能信息处理与嵌入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三大领域,为广东制造业赋能;推动广东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科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落地,服务广东“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与中山大学等高水平院校联动,实现“大手拉小手”,跨高校合作,催生新质生产力。众多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为全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了接触产业的机会和锻炼解决真问题能力的平台,为学院进一步做强做大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信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白云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何布村环镇西路155号    邮箱:dxxy@gpnu.edu.cn